寵物行業是一個以服務小動物為主的行業,在為寵物診治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咬人的狗和貓,細細地看看寵物醫生的手,就會發現他們的手上有很多細小的疤痕,那些都是寵物抓傷或咬傷的。尤其是年輕的獸醫和助理受傷是經常的事,手臂上的每一條傷痕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
被“患者”抓傷是家常便飯
作為一名治療寵物的“白衣天使”,成長和從業的過程卻有諸多不易。“其實被注射狂犬疫苗最多的就是寵物醫生。”費老師說,在給貓狗看病過程中,被抓傷咬傷是經常性的,有些時候,各別寵物主人甚至會覺得醫生被咬是理所當然的,有的主人曾說過“你們獸醫還怕咬呀”,連‘對不起’都不會有一句。但大多數寵主還是理解我們。不是真正喜歡獸醫這一行的人,真的很難堅持下來。
“不是每只寵物都會配合醫生進行治療”費老師介紹,獸醫平時除了會遭受寵物的攻擊,受到傷害,還要注意預防狂犬病、布氏桿菌病,寄生蟲等人畜共患病。在平時的醫療過程中,獸醫尤其需要注意個人衛生,工作完畢要洗手,為了預防這些疾病,獸醫還需定期打預防針、驅蟲等。
定期打狂犬疫苗很有必要
與動物打交道40余年,費老師深諳一些寵物的習性,形成了一套自己與寵物交流的方式。她每次給寵物看病,都會先觀察寵物的神情和動作,與寵物進行交流和互動,消除寵物的緊張與恐懼感后,她才開始給寵物治療,這樣能減少動物的疼痛,更能減少被寵物“誤傷”的概率。
即便費老師通過自己研發的“交流方式”,能避免被傷害,費老師表示,正常情況下,狗狗每年都應定時去醫院接受狂犬疫苗注射。寵物醫院和寵物店內工作人員也應特別注意防止被寵物牙齒擦傷、爪子抓傷等。而自己整天跟寵物打交道,更要注意做好自我保護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