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行業中醫生的容錯率無疑是最低的,因為醫生的每一個診斷、每一次治療都牽動著患者的健康。在采訪瑞派寵物醫院醫生的過程中,聽得最多的是“同理心”、“學習”與“成長”,他們說:“我不敢不快速的成長,因為我們承擔的是難以背負的生命重量”。
為不可承受之重我復盤每一個細節
瑞派寵樂寵物醫院鐵西總院的田文昌有一個習慣,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會把當天接診、治療的情況,在腦子里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今天某個毛孩子處理的有沒有問題,有沒有遇到特殊病例,有沒有新的收獲……。
這個習慣的養成與田文昌早年間接診過的一例八哥犬病例有關。八哥犬因為子宮蓄膿需要手術,手術很順利,麻醉蘇醒期,突然發現狗舌頭發紫。田文昌檢查發現狗狗已經停止呼吸,于是緊急進入手術室進行心肺復蘇,經過20分鐘的搶救,八哥犬的生命體征才平穩下來。田文昌說“現在回憶起這一幕都覺得當時的驚險依然歷歷在目,如果不及時發現,怕是救不回來了”。
從此他對臨床工作都小心謹慎,仔細每一個操作,每一個細節,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要把白天的工作進行復盤,以減少出錯的機會。
長此以往,經田文昌練就了一項“過目不忘”的本領,凡是他診治過的患寵,每一個都能從病史開始,到各種檢查結果的分析,再到診斷、預后,圍繞著正常和不正常、合理和不合理,延伸到各個相關的注意點講得清清楚楚,如數家珍。
每一個患寵都是我的老師所以我拼命成長
無獨有偶,瑞派鄭州精靈寵物醫院的吳晶晶院長剛入行做醫生時也被一只八哥犬為難過。當時一個叫臭臭的八哥犬,全身性皮膚病變。而對于當時的吳醫生,皮膚病檢查還是弱項,即使給狗狗鏡檢了三次都沒有確診,最后無奈轉診到其它醫院。
“醫學是一門臨床科學,每個醫生都需要學習和積累的過程,而每一位病患都是我們的老師。”從經驗不足時的稚嫩到每一種治療方案都信手拈來,吳晶晶感慨萬千“在醫生的診治過程中,患寵在受苦受難,它們以身體的病痛為代價,給醫生做手術和各種治療的機會,并承受醫生成長過程中的從不熟練到熟練,讓醫生得以積累經驗、獲得知識。”
為此,在成長的道路上吳晶晶從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廢寢忘食地學習、積累病例,每天待在醫院工作到凌晨。當臭臭輾轉再次回到吳晶晶的醫院,被吳晶晶治愈,吳晶晶感受自己仿佛也被治愈了。
如今醫術精湛已是院長的吳晶晶,依然保持著空杯者的心態不斷學習,他說:“我很難沉浸在自己救死扶傷的成就感中,因為患寵給予我的東西更多,它們以病痛甚至生命的代價教會我很多的東西。我的知識是在患寵的痛苦中獲得的,所以要把知識更多地回報給它們。”
醫學發展、醫生成長的不同階段都有認知的局限性,但在疾病面前,這些不會說話的小生命永遠是弱勢的。面對這些難以背負的生命重量,成長有的時候痛苦得不得了,付出時間、精力、代價難以估量,但選擇了這個神圣職業的他們,一路櫛風沐雨、甘愿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