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看到有朋友在問相同的問題,不外乎是飼料與保溫等問題,也有很多鳥大大已經不想再一直回答同樣的問題了,所以在把我以前搜集的信息及自身的經驗,統整出一篇幼(病)鳥飼養手冊,希望能幫助更多的養鳥朋友們。
在這篇文章里,將介紹一些比較方便、簡單且安全的幼(病)鳥飼養法,也統合了許多鳥友的經驗,整理出這篇大篇幅的介紹與詳細講解,以幫助剛入門的養鳥新手,并在眾多幼鳥飼養方法中可以找到一個比較簡單且廣為人接受的方式統整,最重要的是能用最少的花費達到最好的效果,減少幼(病)鳥因人為疏失而傷亡的機率。
一、健康幼鳥的判斷
檢查重點&注意事項
當嗉囊空時會自動索食 ,叫聲也響亮,尤其是一個月大的幼鳥精神會特別好,非常活潑,甚至有想飛的動作。如果幼鳥精神不好,一直澎毛睡覺,甚至不吃飯,就可以非常肯定有問題,強烈建議馬上給專業鳥醫生檢查,通常病情嚴重的不到一天就會死亡,千萬不能延誤救援時間,其間必須做好適當的保溫,并喂食飼料,增加病鳥本身的抵抗力,延長存活時間,并盡快送醫。
一只健康的鳥在清醒時,眼睛一定是圓的,如果是半張開,甚至一只閉起來,那可能已經有了問題。這在小鸚身上經常發生,是眼疾嚴重前的征兆,必須盡快帶去給專業鳥醫院檢查并治療,有時看起來單純的眼疾可能只是某種嚴重疾病的其中一個病征而已,如不盡快治療,可能導致失明,甚至是死亡。
小于二十五天大的健康幼鳥食欲都特別好,吃飯一定吃到嗉囊撐到塞不下,如果有吃一半就開始睡覺的狀況,可能他的體質不是很好,導致精神與食欲的減退,這時必須補充營養,并帶去給專業醫生檢查。如果完全不吃,請參照第一點的做法,后面會再詳述保溫的方法與飼料的補給。
健康的幼鳥肛門是干凈的,沒有沾到任何排泄物,肛門也沒有堵塞。如果肛門外沾到排泄物,可能是因生病而出現拉肚子的病征;若肛門直接被硬掉的排泄物堵住,那可能是吃的飼料太干,缺乏水份,導致糞便無法順利排出。如出現上述狀況,應立即帶給專業鳥醫師檢查,以免肛門發炎潰爛,甚至是死亡。
這是判斷幼鳥及成鳥健康肥瘦的關鍵方法,也可以此做為判斷幼鳥體質與抵抗力的參考。
補充:
此方式不適合毛還沒長齊的幼鳥。因為幼鳥睡覺大多都是趴著睡,或兩腳站立著睡,而且睡覺時間較成鳥長很多。所以幼鳥健康與否的觀察要從他醒著的時候觀察。
幼鳥的體質要從小培養,所以小時候的營養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營養不良,幼鳥長大體型會比較小,而且抵抗力相對也較差。而在喂食器的選擇方面,也很重要。喂食器使用不當,有可能造成幼鳥食道受損,嚴重的甚至吐血而死。
(一)、幼鳥飼料調配
補充一點,通常一般鳥店都是直接喂食小米泡水而已,如果你的幼鳥還算健康,體質夠好,其實吃小米泡水也是可以的。但是幼鳥長大后的體型可能會較小,抵制力會較弱。下面提供的兩種飼料調配方式主要是給體質較弱,容易生病的幼鳥,及已經生病,需要支持體力的病鳥。擔心幼鳥生病或抵制力不夠的鳥友們也可以參考使用。并不一定只有這種調配方式才是最好的!不過我親自試驗的結果,是以下兩種效果比較顯著。
手喂玄鳳的操作
配方:
喂養用具:
好的消毒劑一般含有稀釋的漂白水(diluted bleach),四級銨化合物(Roccal-D), avinol ,堿性戊乙醛(Wavicide)等其他種類的消毒劑。在下次使用前一定要使用消毒劑徹底清洗喂養用具并倒掉殘余的配方,每次喂雛鳥的時候都需要使用新鮮的混合好的配方。
溫度
34.5~35.5攝氏度(94-96華氏度)
34~35攝氏度(93-95華氏度)
32.5~34攝氏度(91-93華氏度)
30~32攝氏度(86-90華氏度)
27.0~29.5攝氏度(81-85華氏度)
24.5~26.5攝氏度(76-80華氏度)
21~24攝氏度(70-75華氏度)
我通常會在雛鳥大約2到3周齡的時候開始捉出來手喂。我曾經用手喂過只有一天大的小雛鳥,但那只是在小鳥可能剛出殼就有問題而需要我介入的情況下。如果等待超過三個星期,要雛鳥接受手喂會很困難;不過,我用一個彎曲的湯匙比其他任何用具都成功地喂養了一只稍大的雛鳥。如果你在2周以前就把小雛鳥捉出來,他們可能不會獲得從父母那里得到的自然免疫力;在這一點上,重要的是需要為飼料中加一種適合禽類的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一種有益菌),如果手喂的飼料中沒有這種成分。
手養喂食參考表: 雛鳥年齡
喂食數量
每兩小時
5-7天
2 - 3 毫升
7:00 上午, 11:00 上午, 3:00 下午, 7:00 晚上, 11:00 晚上
15-24 天
7 - 10 毫升
7:00 上, 5:00 下午, 11:00 晚上
35-44 天 (開始出巢)
11 - 15 毫升
7:00 晚上
注意事項:
當雛鳥開始長出羽毛同時需要少一些熱量的時候,我就把他們放在一個很小的裝有比較低棲木的籠子里,雛鳥會比較容易站到這樣的棲木上。在籠子底部,放了各樣的食物,顆粒飼料,以及種子糧。一旦他們能爬上棲木,我就給那邊上加一個水碗,把食物放在小碟子中,并在底部增加一層篩網,當雛鳥長大一點了,我就把棲木放的高一些鼓勵他們飛上去,練習使用自己的翅膀。非常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最小刻度是克的天枰或稱來檢查小鳥在手喂和斷奶過程中的體重。如果發現雛鳥不增加體重(或在崗出窩以后失去太多體重),您可能需要提高喂養的頻率,或者可能表示出了點小問題,需要找獸醫去檢查檢查,比如可能被念珠菌(一種酵母菌)感染了。
鸚鵡的健康與食物中的各種營養有著直接的關系,然而食物的多樣性是對鸚鵡獲得良好的均衡飲食的最重要的關鍵, 拋棄以往單一的種子喂食是必須的,多方面的攝取各種食物的營養才能真正提供鸚鵡所需要的養分,一 般來講飲食中應該包括了混合種子、新鮮的水果及蔬菜、五谷及豆類、堅果類等食品,尤其是對中大型鸚鵡更是重要,現在市面上也有販賣鸚鵡專用的食品,對鸚鵡飼主來說有更多的選擇,不過我的建議是新鮮的蔬果類仍應該由日常的供應為佳,畢竟自然新鮮的蔬果終究比人工制品有更佳的纖維質及維生素,對鸚鵡本身比較好,也較易吸收,這類市售的鸚鵡產品可作為附加食品來搭配,一般日常供應的食品還是以天然的食物較理想。
谷物的供給也是必要的,大豆、蕎麥、小麥、燕麥、腕豆、糙米等,可經由煮熟后喂食,也可提供你的鸚鵡全麥面包 。混合種子與堅果類都可于鳥店中購得,一般的牡丹小櫻的混合種子,與瓜子、核桃、杏仁、榛果、南瓜子、白瓜子、松子、 巴西堅果等,這些混合種子與堅果提供了鸚鵡所需的各種礦物質蛋白質的攝取對鸚鵡也是很重要,野外的鸚鵡偶爾也會攝取動物性的蛋白質,這種營養對于換羽期的鸚鵡有很大的幫助,也可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所以對一般籠養鳥來說動物性的蛋白質也是很重要的,動物性蛋白質包括了:干燥明蝦、吉士、攪碎的水煮蛋、煮熟的雞腿骨、水煮的魚肉等,都可以適量提供。
如果無法在生活中提供如此多樣性的食物,一些鸚鵡用的維他命是可以適量使用的,但是注意千萬別用過量,不過這些必須的營養還是建議主要還是由自然食物中取得為佳,而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喂食的食物是:巧克力、含有酒精成分的飲料、含有咖啡因的飲料、豬肉、酪梨(avocado又稱牛油果,一種對鸚鵡致命的南洋水果)、甜份與鹽分過高的食物、含高成分人工添加物的食物都是不可喂食的;飲水也要時常更換;盡量在生活中提供你的鸚鵡多樣性的天然食品以確保它們的健康,讓他們有多樣性的飲食選擇,它們也能活的健康又快樂。